以古为镜全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我们都知道魏征 ,刚直不阿,特别敢于、善于向唐太宗提出建议、意见甚至批评,改变皇帝一些错误的想法、做法。许多时候他一点也不给唐太宗留面子,搞得唐太宗很生气,大光其火。即便如此,魏征也不害怕,连脸色都不带变的,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见魏征这样,唐太宗也往往没了脾气,事后也就慢慢消了气。 有一次,大概魏征实在把唐太宗气坏了,唐太宗罢朝归来,回到后宫,仍然怒气冲冲。一边生气一边大骂:"哪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太宗的长孙皇后问他:"这是谁又气着你了?"太宗回答说:"魏征这家伙,常常在朝廷之上当着众人的面跟我争论,真是可气。"长孙皇后默默退下,随即换上正式、整齐的朝服,站在庭院中。太宗惊问其故。长孙皇后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唐太宗)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
大意是:“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这是唐贞观十七年,在谏臣魏征病逝后,唐太宗说的话,原句为:“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大意是:“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