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巴尔通体病图片

巴尔通体病图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巴尔通体病图片

巴尔通体病属于一类疾病,临床常见的有猫抓病以及战壕热。

猫抓病患者伤口局部会出现红色斑丘疹,继而形成水疱、脓疱,后皮疹以痂皮形式愈合。约在暴露后的1-3周,伤口附近局部淋巴结开始肿大,伴疼痛,以腋下及颈部最为常见。

全身症状轻微,主要包括低热、乏力、恶心等;

战壕热轻症患者,发热仅持续4-5日,重症患者发热常反复发作3-5个周期。

发热时伴畏寒、乏力、食欲下降、盗汗及眼眶疼痛,还可出现颈背部及下肢的骨痛,骨痛尤以胫骨明显,故又称胫骨热,大部分患者还有结膜充血、肝脾大等症状。

巴尔通体病属于一类疾病,临床常见的为猫抓病以及战壕热,二者发病原因有所差异。

感染早期出现淋巴样组织及微动脉的增生,淋巴结病检可见增宽的微动脉管壁;

疾病继续进展逐渐出现肉芽肿性炎症,伴病变中央的坏死及多形核巨细胞的浸润,导致巨噬细胞的活化及趋化,最终导致肉芽肿及微脓肿;

战壕热是由于巴尔通体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及红细胞,细胞受染后病原体将大量在细胞内繁殖,同时细胞出现核异型性,患者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如畏寒、发热、乏力等菌血症表现。

免疫力健全者,以对症治疗为主,随访病情变化;

有免疫力受损的患者,应使用抗感染治疗,可用阿奇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必要时可考虑联合治疗,不推荐使用皮质类固醇;若有淋巴结化脓应行针刺抽吸脓液,不推荐切开引流以避免形成慢性窦道;

战壕热患者应使用抗感染治疗,可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对于杆菌性血管瘤患者可应用红霉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