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转子引擎究竟是什么?

转子引擎究竟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转子引擎究竟是什么?

转子发动机(Wankel Engine、Rotary Engine)是由德国人菲加士·汪克尔(Felix Wankel,1902-1988)所发明,他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转子发动机。转子发动机采用三角转子旋转运动来控制压缩和排放,与传统的往复活塞式发动机的直线运动迥然不同。转子发动机与传统往复式发动机的比较:往复式发动机和转子发动机都依靠空气燃料混合气燃烧产生的膨胀压力以获得转动力。两种发动机的机构差异在于使用膨胀压力的方式。在往复式发动机中,产生在活塞顶部表面的膨胀压力向下推动活塞,机械力被传给连杆,带动曲轴转动。转子发动机,对于转子发动机,膨胀压力作用在转子的侧面。从而将三角形转子的三个面之一推向偏心轴的中心。这一运动在两个分力的力作用下进行。一个是指向输出轴中心的向心力,另一个是使输出轴转动的切线力(Ft)。一向对新技术情有独钟的马自达公司投巨资从汪克尔公司买下了这项技术。由于这是一项高新技术,懂得这项技术的人寥寥无几,发动机坏了无人会修,而且耗油大,汽车界有人对这种发动机的市场前景产生了怀疑。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各国忙于应付各方面的困难而无暇顾及发展转子发动机,唯有马自达公司仍然深信转子发动机的潜力,独自研究和生产转子发动机,并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他们逐步克服了转子发动机的缺陷,成功地由试验性生产过渡到商业性生产,并将安装了转子发动机的RX-7型跑车打入了美国市场,令人刮目相看。由于从生产装配到维护修理,转子发动机都与传统的发动机大不一样,开发成本大。加上往复式活塞发动机在功率、重量、排放、能耗等方面都比过去有了显著提高,加上各大汽车企业对往复式活塞发动机技术研究的成熟,而对转子发动机技术的生疏,转子发动机没有显出明显的优势,因此各大汽车企业都没有积极性去开发利用,唯有马自达一家。

给大家介绍一下转子的来历:在1960年,马自达与拥有汪克尔引擎(即“转子引擎”)专利的德国NSU公司草签协议,算是将这一技术的核心收入囊中。然而事情却没有那么顺利,NSU送往马自达的试验品“40A”,基本属于一台残缺品。引擎在空转时,激烈振动外加不断涌出白烟,且燃油消耗惊人。如果,当时马自达将这个完全达不到实用化要求的引擎舍弃,没有坚持对转子引擎的研发,今天这台13B也就不会出现在我们眼前。转子发动机结构简单,小巧轻量,静肃性好,同时巨头高功率的输出,这在当时被成为“未来理想的发动机”。 这样的名号说明转子发动机必有神奇之处,下面我们来分析它的工作原理,一探究竟!一般车辆使用4行活塞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吸进,压缩,做功,排气,活塞上下运动两次,输入动力的曲轴转两圈、大门做功时曲轴仅旋转半圈,另外一圈半要依靠惯性旋转。因此活塞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不连贯,只有气缸越多,平顺性才会越好。所以4缸发动机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而豪华车甚至用到12个气缸。 转子引擎的转子每旋转一圈就作功一次,与一般的四冲程引擎每旋转两圈才作功一次相比,具有高马力容积,而且积较小、重量轻、低重心,是很具潜力的引擎。尽管转子引擎同时还有耐工作强度不如往复式引擎高强的缺点,在升级改装上受着多方面的制约。但是转子引擎就是转子引擎,RX就是RX,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取代的。由于转子引擎并不需要凸轮轴、气门、气门弹簧等复杂的配气机构,依靠转子本身的扫气过程就能完成换气,没有凸轮轴敲打气门摇臂的声音,略显躁狂的排气声,这让转子引擎拥有一副无论是“V”多少都不能比拟的独特的嗓音——也正是被称为“怒吼狂牛”的原因。还有更经典的,最暴力的转子发动机:马自达787B!使用654*4rotor涡轮增加转子发动机的787B赛车,在9000转时发出690匹马力。回顾当年第五十九届Lemans赛事,在四十六辆赛车参与的比赛中,只有十二辆赛车最后完成了比赛,由三辆787B组成的Mazda车队最终取得了第一,第六和第八的成绩。身披55号战袍的Mazda787B,以领先第二位的Jaguar XJR-12整整两圈的优势夺冠,最终跑完363全,平均时速205.3km/h. 估计这样讲好多朋友没有概念究竟转子发动机有多强,就拿现在的一代神车布加迪威龙作比较吧,这样更直观。动力对比: 身价数千万的布加迪威龙16.4,16.4的命名取自所搭载排气量7993c.c的W16引擎与4颗增加涡轮,能一举输入极惊人的1001匹马力。它平均每1L的排量产生的功率为125匹。 787B,4转子发动机,排量仅2.6L,最大功率却高达690匹。787B平均每1L的排量产生的功率为265匹,是布加迪威龙的两倍,由此可见转子发动机的惊爆发力。

属于无活塞回旋式四行程内燃机的一种,香港也有人翻译成运高引擎。由于1960年代起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苦心钻研改良,陆续推出数款高性能车种,并以“转子引擎”打响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