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出自谁口?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白马非马”出自古代逻辑学家公孙龙。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公孙龙第一个提出了“唯乎其彼此”的正名理论,其主要代表思想有“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
在公孙龙的论述“白马非马”中,马、白马、白这三种概念被看作可以独立存在的概念。白马指的是白色的马,其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上颜色,而马的内涵只是一种动物,两者的内涵不同,因此不能够将两者等同,所以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前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在他看来,“白马”与“马”这两个概念不同,因此它们之间毫无联系,从而推断出:“白马”不是“马”。他认为“白马”这个概念是既名“色”又名“形”的,而“马”这个概念只是名“形”,故而“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白马”就是白色的马,是特定属性动物。“马”就是马这种动物,是范围限定到“种”这一层次的一个生物类群的总称。
白马非马是中国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逻辑问题。相传我国历史上有个公孙龙,有一天,他牵着一匹马要过关口。根据当时国家的规定,马是不允许带出关的,于是,守关的人对他说:“先生,你人可以出关,但按规定马不能出关,请你把这匹马留下。”
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而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规定只说马不准出关,但并没有说白马不准出关呀!”经过一番舌战,公孙龙还是牵着马出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