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儿童烧伤图片

儿童烧伤图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儿童烧伤图片

烧伤在临床上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各度烧伤的病理与临床特征如下。

局部干燥、疼痛、微肿而红、无水疱。

3至5天后局部由红色转为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露出红嫩光滑的上皮面而愈合,不留瘢痕,可有短时间的色素沉着改变。

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黄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冻物。

水疱破裂后,可见潮红的创面,质地较软,温度较高,疼痛剧烈,痛觉敏感,并可见无数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网,呈脉络状或颗粒状,以受伤后1至2天较为明显。

愈合后不留瘢痕,可有程度不等的色素沉着。

局部肿胀,表皮较白或棕黄,间或有较小的水疱。

去除坏死的表皮后,创面微湿、微红或红白相间,质地较韧、感觉迟钝,温度较低,拔毛时有疼痛。

局部表现可为苍白、黄褐、焦黄,严重者呈焦灼状或炭化,皮肤失去弹性,触之硬如皮革,创面干燥,无渗出液、发凉,针刺时无痛觉,拔毛时不痛,表面可见粗大栓塞的血管网,如树枝状。

烧伤主要由热、电、放射线和化学物质等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损伤,是日常生活常见的损伤。

广义的“烧伤”可由热水、蒸气、火焰、电力、激光、放射线、酸、碱、磷等致伤因子所引起,狭义的烧伤是指单纯由高温所造成的热烧伤。

热烧伤是指由热力,包括热液(水、油、汤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热金属固体或液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伤。

小面积浅度烧伤按外科原则,及时给予清创、保护创面,大多能自行愈合。

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全身反应重、并发症多、死亡率和伤残率高,治疗原则是早期及时补液,迅速纠正休克,维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防治全身性感染;尽早切除深度烧伤组织,用自、异体皮移植覆盖,促进创面修复,减少感染来源;积极治疗严重吸人性损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脏器功能障碍;实施早期救治与功能恢复重建一体化理念,早期重视心理、外观和功能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