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骑手送餐50分钟违规6次,8分钟弹性时间真的有用?

骑手送餐50分钟违规6次,8分钟弹性时间真的有用?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骑手送餐50分钟违规6次,8分钟弹性时间真的有用?

外卖平台推出“多等5/10分钟”或“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后,骑手抢时间的状况有所改变了吗?近日,央视实拍骑手送餐视频显示,他们的境况并没有好转。

外卖骑手抢时间问题依然严重

9月17日,央视新闻曝光了一则视频,视频实拍了一名外卖骑手送餐的全过程。

在用餐高峰期里,该骑手的5单外卖限时约1小时,取餐就用了11分钟。他根据各个订单的位置以及配送时限,排列出了最节省时间的配送顺序。同时,在驾驶电动车时,该骑手把油门加到了最大,一刻也不能耽误。

在出发13分钟后,为了抄近道,他开始越过道路中心虚线违规逆向行驶,并在路口转弯后,行驶到了逆向车道的辅道上。逆行了将近一分钟后,他又闯过了一个红灯,所幸正常行驶的机动车速度不快,没有发生交通事故。整个送餐的50分钟内,该骑手共违规6次。

这还是在周末时接单量要比工作日少一些,取餐和配送过程中也没有遇到太多麻烦的情况下,他才能在50分钟内通过多次违规而完成送餐任务。

该骑手表示,这样的做法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如果因为超时被投诉将罚款数百元。而这五单外卖,总共只为他带来51.4元的收入。

视频里这个外卖骑手的经历其实不是个例,很多外卖骑手不惜以身犯险,屡次触犯交规,并不只是为了多拉活多赚钱,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超时惩罚。

8分钟没法改变外卖骑手困境

前段时间,一篇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爆款文章将外卖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舆论纷纷谴责平台对于外卖骑手时间的剥削。

为了缓解舆论压力,饿了么在结算付款项上增加一个“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小按钮,美团则给骑手留出了“弹性8分钟”。

但从央视新闻曝光的视频来看,无论是饿了么的“让消费者多等5分钟”,还是美团的内部优化8分钟,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外卖骑手拼命抢时间的现状。骑手们的送餐时间依然紧迫,悬在他们头顶送餐超时、投诉的惩罚依然严峻。

因为在外卖平台系统当下的算法与数据驱动下,外卖骑手的配送时间会被不断被压缩,准时率越高,送餐时间就越短。而骑手在强大的系统驱动下,为准时送达、避免差评、维持收入,不得不在现实中选择逆行、闯红灯等做法。

“超时4、5分钟以内,也就是扣0.7元钱、0.8元钱、1元多钱,要是超过10分钟以上,就是2、3元钱。要投诉是罚款100元到500元吧,给差评罚款是50元到100元。”某外卖平台的骑手解释。

管理外卖平台才能解决骑手之困

众所周知,由于外卖平台的规定,外卖骑手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外卖骑手不仅成了高危职业,甚至也成了巨大的交通隐患。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交警部门仅7个月内,就查处骑手违法近万次,事故196件,伤亡155人次,平均每天就有1个骑手因违法伤亡。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共发生涉及快递、外卖行业各类道路交通事故325起,造成5人死亡,324人受伤。

骑手们不知道交通违规的危险和危害吗?显然是知道的。但我们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外卖骑手有着很强的违规动力。

按照道交法的规定,非机动车违法一般来说罚款20-50元,并且没有类似于“驾驶证计分”这样的平权、不可交易的非资本惩罚。那么,一个外卖员只要通过违法获得的收益大于100,他就敢于违规。外卖骑手交通违法的本质,就是为了赶时间。因为一个超时投诉就可能被扣钱500元!

那么,外卖平台能够自觉地通过技术升级来减少外卖骑手的违规吗?很难!

当技术被限定在了企业要盈利这个大框架下,有哪个公司的数据是用企业盈利+减少交通违章进行“多目标优化”的?因为外卖骑手违规的成本,基本都是骑手本人承担。

所以算法能做的更多是优化路线,优化运力分配,当业务数据达到算法要求的时候,肯定不是停下来让外卖小哥喘口气,不要违章。算法提升以后,当然是进一步提升系统效率,追求更高的业务数据。

因此,如果我们只是用舆论来谴责外卖平台,平台是很难有动力做出改变,从规则上减少外卖骑手违规的。我们只有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规定,让平台承担骑手事故的责任,这样平台才有动力解决这个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