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海南华侨中学观澜湖学校
高中地理韩翠玲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位于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课是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及其相互联系后,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以河谷和冲积平原为例,重点解释了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图4.18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这三种平原虽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别的,对此,教材也做了简要介绍。
二、学生分析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并具备了运用实例分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能力。但是,由于本节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有一些新概念(溯源侵蚀、河漫滩平原等),学生不太熟悉,并且本节内容主要体现了地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河流堆积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