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蘭节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孟兰节农历七月十四,鬼节。
在香港、东南亚一带,农历七月十四,盂兰节相传阴间地府的鬼门关会大开,无数鬼魂涌到阳间流连,可谓“阴气冲天”。
故孟兰节原是一个孝亲感动的日子,但随着中国民间传统的暄染,变成现在鬼门关大开,烧街衣的恐布日子,不过,这也代表着中国人有一副布施的广阔胸襟及情坏,念念不忘布施给鬼道的众生,但真正的来由及义意,我们也得要清楚!
扩展资料:
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香港孟兰节将于2011年8月14日(俗称“鬼节”)及8月期间举行,香港孟兰盛会分布在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约六十多处地方举办。 地点设于公园、广场,或球场等宽阔的地方。
香港潮人盂兰盛会;香港的潮籍人士约一百二十多万,潮人思乡念祖之心深切,积极传承潮汕的人文风俗。一年一度历时一个月的中元节,旅港潮人举办的盂兰盛会, 于农历七月初一起举行,直至七月底止,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
盂兰是佛教的节日,"盂兰”为梵文,意为救倒悬、解痛苦。在农历七月十四日,在香港、东南亚一带,盂兰节相传阴间地府的鬼门关会大开,无数鬼魂涌到阳间流连。
盂兰节正日有二说︰一为农历七月十五日,一为七月十四日。在广东、香港乃至华南地区的一些人以七月十四日为正日;而由于盂兰节与道教的中元节同属“鬼节”,故七月十五为正日之说并行。盂兰节为佛教的重要节日,僧侣于这天集会,无分彼此,可互相提出意见和看法,从而作自我改善。因此,佛家又称为“僧自恣日”或“佛欢喜日”。
“盂兰”的梵文是“Ullambana”,意思为“救倒悬”,指解救正在受苦的饿鬼。佛教有“十界”之说,分别为佛、菩萨、缘觉、声闻、天道、人道、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前四界可脱离生死轮回之苦,后六界又称“六道”,要在轮回中无限流转,当中以“饿鬼”和“地狱”为恐怖的酷刑,地狱中还有几乎永不超生的阿鼻地狱。
扩展资料
佛家盂兰盆法会:
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
部派佛教时期,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
参考资料来源:
孟兰为佛教的节日,"盂兰”为梵文,意为救倒悬、解痛苦。
在农历七月十四日,在香港、东南亚一带,盂兰节相传阴间地府的鬼门关会大开,无数鬼魂涌到阳间流连,可谓“阴气冲天”。
中元节是中国的“鬼节,道教称为中元节,是地官的诞辰,佛家称之为盂兰盆节,是修行人功德回向先人的一天。
所谓中元节是从道教的科仪中演化而来的,与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赦免地狱受苦众生罪恶,十月十五水官解厄结合起来,并称天地水官三元节。
七月十四/十五日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根据经中佛所示,如果能在功德、胜会中供佛僧大布施,可令现世父母、六亲眷属,能脱离三涂,衣食丰足。
乃至七世父母都能脱离饿鬼之苦,生于人天中,福乐无极。
如父母在,更能福乐百年、长寿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所以身为佛子,为修孝道,应常念及过去仍未解脱之先祖父母,于盂兰超幽法会中供养上师大德,燃灯供佛作大功德,以报父母之恩乃利乐解脱十方孤魂饿鬼众生。
故盂兰节原是一个孝亲感动的日子,但随着中国民间传统的暄染,变成现在鬼门关大开,烧街衣的恐怖日子,不过,这也代表着中国人有一副布施的广阔胸襟及情坏,念念不忘布施给鬼道的众生。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孟兰节和中元节都是七月十五日,只是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孟兰为梵文,意为救倒悬、解痛苦,我国佛教借助儒家传统的“孝亲”礼俗,将七月十五日演化成了宏扬佛法的“孝亲节”。
根据经中佛所示,如果能在功德、胜会中供佛僧大布施,可令现世父母、六亲眷属,能脱离三涂,衣食丰足。乃至七世父母都能脱离饿鬼之苦,生于人天中,福乐无极。如父母在,更能福乐百年、长寿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
所以身为佛子,为修孝道,应常念及过去仍未解脱之先祖父母,于盂兰超幽法会中供养上师大德,燃灯供佛作大功德,以报父母之恩乃利乐解脱十方孤魂饿鬼众生。
扩展资料
中国的文化源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祭祀文化,古人的祭祀分为对祖先的祭祀和对自然界万物的祭祀两类。由于祖先之鬼和自然之神在先民心目中都是保佑他们生活安宁,及活的生存必需品的无形力量,先民就希望通过向鬼神贡献牺牲来祛除灾祸,获得福佑。
从有关七月十四(十五)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七月十四(十五)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就其文化内涵而言,七月十四(十五)也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其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七月十四(十五)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参考资料来源:
盂兰实际是佛教的节日,"盂兰”为梵文,意为救倒悬、解痛苦。
故盂兰节原是一个孝亲感动的日子,但随着中国民间传统的暄染,变成现在鬼门关大开,烧街衣的恐怖日子。
香港孟兰节将于2011年8月14日(俗称“鬼节”)及8月期间举行,香港孟兰盛会分布在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约六十多处地方举办。 地点设于公园、广场,或球场等宽阔的地方。
香港潮人盂兰盛会;香港的潮籍人士约一百二十多万,潮人思乡念祖之心深切,积极传承潮汕的人文风俗。一年一度历时一个月的中元节,旅港潮人举办的盂兰盛会, 于农历七月初一起举行,直至七月底止,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
孟兰节的主要活动是祭祀祖先及阴曹无祀孤鬼,包括鬼门关、烧街衣、盂兰节忌讳、盂兰节神功戏、大士王、平安米、福物竞投等内容,地点设于公园、广场,或球场等宽阔的地方。各会场设有施孤台、建醮台、戏台、大士台、神坛等。
各街坊的戏台,以潮剧演出为主,还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和手工技艺作品展示。潮人的盂兰胜会分布在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约六十多处地方举办。
参考资料